財通證券:創新藥械仍然是本輪醫藥業牛市中重要的主線
國家在擴大內需方向的鼓勵政策或將加速出臺,利好內需消費邏輯板塊,包括中藥、醫療服務、互聯網醫藥與藥店、醫美等,是健康中國邏輯的延伸。
美國調查藥品和芯片進口,關稅即將到來
特朗普政府正在推進對藥品和半導體進口的調查,引用國家安全擔憂——爲新關稅鋪平道路,旨在減少對關鍵領域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國金證券:創新藥將是醫藥板塊成長主線 一季報後帶來左側板塊個股投資機會
一季報後景氣度反轉和業績改善也將帶來連鎖藥房、器械、CXO、仿製藥、中藥、醫療服務等左側板塊的個股投資機會,建議加大投資。
券商晨會精華:A股短期底部已經形成,在震盪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在今天的券商晨會上,光大證券認爲,市場或將以結構性行情、熱點輪動爲主;國金證券提出,繼續看好港股和A股創新藥公司成長空間;銀河證券表示,A股短期的底部已經形成,在震盪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加徵關稅前奏?特朗普政府已對製藥、半導體啓動232調查
①美國政府週一披露,已啓動對進口藥品以及半導體對國家安全影響的調查; ②這被廣泛視爲對處方藥以及半導體徵收關稅的前奏,並有可能令美國掀起的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美國對藥品加徵關稅,一場註定自傷的博弈?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等關稅」節節敗退之下,其還威脅將對藥品徵收關稅。然而,4月14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表現十分亮眼。
關稅擾動有限,看好創新藥全球競爭力,恒生醫療ETF早盤大漲超4%
恒生醫療ETF(513060)早盤高開,大漲超4%,成交額近13億元,交投活躍。
廣發策略:港股創新藥風口漸近
爲什麼當前時刻我們建議重視港股創新藥?當前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正悄然從傳統的地產和政策週期轉向更具長期戰略意義的中美科技博弈。
AI替代動物實驗?FDA一則消息讓「養猴人」崩了,專家稱「還遠未到可以實施的地步」
①美國FDA對外宣稱將逐步取代動物測試要求的消息,帶動AI醫藥企業股價上漲,對傳統藥物評價CRO企業造成衝擊; ②有觀點認爲,此舉代表了行業發展的趨勢。但也有觀點認爲,遠未達到可以實施的地步。
對國內醫藥產業影響幾何?多家上市公司回應美國將對藥品徵收關稅
①多數受訪上市藥企並不慌張,有企業稱若是藥品關稅落地,會提價保障產品毛利率; ②還有企業稱,其產品在美很難被替代,密切關注相關動態; ③業內專家稱,若藥品關稅落地,相比較原料藥和仿製藥,創新藥或受衝擊最小。
中信建投:建議重點關注醫藥新增量和行業整合機會
中信建投2025年繼續看好優質創新藥公司,積極關注藥械前沿技術。
和黃醫藥核心產品增長強勁,開啓可持續盈利篇章
6-K:外國發行人報告(業績相關)
華大醫藥發佈2024年年度報告並宣佈混合年度股東大會
和黃醫藥:2024年年報
港股異動 | 創新藥概念股全線重挫 美國禁止中國訪問NIH核心生物醫學數據庫 機構稱創新藥暫不受關稅影響
創新藥概念股全線重挫,截至發稿,德琪醫藥-B(06996)跌28.31%,報2.33港元;和鉑醫藥-B(02142)跌22.91%,報5.82港元;和黃醫藥(00013)跌18.37%,報20港元;歌禮製藥-B(01672)跌18.15%,報5.32港元;信達生物(01801)跌16.82%,報41.8港元。
【券商聚焦】太平洋證券首予和黃醫藥(00013)「買入」評級 指其核心產品快速放量和降本增效成效明顯
金吾財訊 | 太平洋證券發研指,和黃醫藥(00013)2024年腫瘤/免疫業務綜合收入3.63億美元,其中腫瘤產品綜合收入2.72億美元,同比增長65.35%,主要得益於呋喹替尼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放量。2024年呋喹替尼(愛優特)國內銷售收入1.15億美元,同比增長7%;呋喹替尼(Fruzaqla)海外銷售收入2.91億美元,同比增長1825%。該行指,2024年賽沃替尼國內銷售收入0.46億美元,
半導體逆境崛起 創新藥闊步出海 科創板公司協力應對外部衝擊
①加徵關稅衝擊世界商業秩序,中國科創板企業以自創創新應對挑戰,成爲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②業內人士指出,海外貿易政策變化將倒逼我國高端製造業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產業鏈韌性,以及全球化佈局能力,從而在關稅衝擊中保持戰略定力與競爭優勢,併爲中國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積蓄能量。
券商晨會精華:美國對華加徵關稅,A股這些行業或影響有限
在今天的券商晨會上,廣發証券認爲,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對A股計算機行業影響有限;中信建投提出,看好暫不受關稅影響的創新藥行業;銀河證券表示,深海科技邁入戰略新階段,聚焦核心裝備機遇。
國金證券:港股創新藥的「估值擴張彈性、空間」或強於A股
站在當前節點,策略視角看創新藥的驅動邏輯是什麼?如何看創新藥的估值擴張彈性和空間?